各位同学:
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、适应党和国家对工匠创新的需求,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;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,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,通过创新思维,进行桥梁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,体育投注平台
决定组织举办“体育投注平台
第七届桥梁设计竞赛”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 竞赛题目
《桥梁模型的设计及制作》(详见附件一)
二、参赛对象
21、20级本科生(参加过第六届桥梁设计大赛的同学除外)
三、参赛方式
以小组方式报名参赛,自愿组队(可跨年级),每队人数8-10人。四、竞赛要求
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型的设计与制作,并提交:
(a)大赛作品报名表(电子文档);
(b)计算说明书;
(c)实物模型。
五、 竞赛安排
第一阶段:组队报名
时间:11月4日
主要任务:学生自由组队,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报名表
第二阶段:公布报名情况
时间:11月5日
主要任务:公示报名情况
第三阶段:领取材料赛题讲解
时间:11月7日
主要任务:为成功报名的小组进行赛题讲解,发放材料
第四阶段:提交模型
时间:11月19日
地点:建筑馆天井
第五阶段:现场比赛
时间:11月20日-21日
地点:建筑馆天井
主要任务:对各小组模型进行加载,并对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颁奖。(中途弃赛小组材料费不予退回)
六、 奖项设置
本届竞赛设立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优秀奖。
七、报名方法
各小组组长于11月4日8:00至21:00提交报名表
电子版至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八、注意事项
有意向参赛的同学,根据下方二维码,可加入第七届桥梁设计大赛交流群或者关注建工科协的官方QQ和微信公众号,了解更多关于比赛的内容。



体育投注平台
科学与技术协会
2021年10月31日
附件一:第七届桥梁设计大赛赛题
一、赛题简介
1.1模型概述
要求在比赛规定时间内设计制作一座桥梁,承受分散作用的竖向集中静荷载以及桥面移动荷载。在确保模型安全的前提下,还需要对模型的变形进行控制。(下图中桥模型仅供理解赛题要求用,实际模型切勿照做,以防造成误解)

图1.模型轴测示意图
1.2加载平台平面图




图2.加载装置(单位mm)
1.3桥面板与规避区

图3.桥面板详图(单位mm)


图4.规避区示意详图(单位mm)
二、模型要求
模型设计时,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包括:
1. 桥梁模型应为斜拉桥结构,由主梁、索塔、斜拉索三部分组成;
2. 桥面上设有一宽为17.5cm高为14cm的无限延伸长方体棱柱规避区,此区域为动载荷加载区域,不允许任何桥梁结构进入.(上图3中蓝色透明区域);
3. 为保证动载荷的顺利加载,规定桥面总长度为120cm、桥面距支座平台高度为20cm、桥面宽度不得小于18cm;
4. A加载区其范围为距出发轴支座0-45cm,其中距出发桥岸轴支座15-45cm范围内为索塔主体底部支座固定范围,0-15cm范围内可固定辅助支座,0-15cm区域内辅助受压支座(不包括辅助受拉的单个竹条)固定高度不得高于桥面,不得超出此范围;B加载区其范围为距到达桥岸轴支座15-45cm,其中距到达桥岸轴支座15-45cm范围内为索塔主体底部支座固定范围(详见图2):
5. 桥梁模型底部支座数量不得大于12个。
三、模型安装及加载
3.1、模型安装
1、参赛队派1名队员进行作品介绍,然后回答评委提问,时间为2分钟;
2、安装前先对模型进行称重,记M1(单位:g);
3、参赛队将模型安装在承台板上,安装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;
4、工作人员进行几何外观尺寸检测,检测内容包括模型长度、桥面高度要求、规避区要求等。则判定模型失效,不能进行加载;
5、安装时构件与承台板之间采用自攻螺钉(1g/颗)连接,总质量记为M2(单位:g);
6、安装完毕后,不得再触碰模型。
3.2、模型加载
1、参赛队派1名队员进行2分钟作品介绍,然后回答评委提问;
2、模型安装及尺寸检查合格后,得到入场指令后,参赛队员迅速将模型运进场内,安装在加载装置上。在模型竖向加载点的尼龙绳吊点处挂上加载绳,在加载绳末端挂上加载挂盘,每个挂盘及加载绳的质量之和约为500g。赛场内安装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。以上模型安装过程由各队自行完成,赛会人员负责监督、标定测量仪器和记录;
3、准备完毕,参赛选手举手示意,开始计时。分四级进行加载,加载由参赛队员完成。 整个加载过程需在300秒内完成,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禁止牵挂砝码的钢丝绳与模型构件接触;
(1)第一级荷载(移动载荷):
a.荷载类型:移动荷载为50N铅球(直径为111mm)。
b.施加方法:由参赛队员将铅球放置在出发桥岸滑轨顶端的凹槽内;手持拨动杆驱动铅球离开凹槽,实现对铅球的释放;铅球沿桥岸弧形滑轨加速移动后上桥(落差100mm),滚动过桥。在满足加载要求的前提下,铅球登上到达桥岸则第一级加载成功;
(2)第二级加载(竖向静载荷):
a.载荷作用点:桥跨度区域分别设置有两对加载点A1和A2、B1和B2,每对加载点的平面投影位置对称布置在加载台中轴线两侧,距离中轴线的距离均为75mm;
b.加载载荷:A1、A2、B1、B2四个加载点同时同步施加载荷,每个加载点施加载荷大小一致,4个载荷点施加荷载大小相加,总载荷大小需达到80N;
c.施加方法:采用统一配发的尼龙绳在加载点绑扎绳套,采用挂钩从加载点上引垂直线,并通过转向滑轮装置将加载线引到加载台两侧,采用在挂盘上 (挂盘质量约500g)放置砝码的方式施加竖向荷载。施加总载荷大小达到加载要求后,开始计时,持荷20秒模型不发生整体垮塌(允许局部损坏,但模型桥面不得接触支座平台)则第二级加载成功;
(3)第三级加载(移动载荷+竖向静载荷):
保持上一级竖向静载荷作用,施加移动荷载,在满足加载要求的前提下,铅球登上到达桥岸则第三级加载成功。
五、模型材料与制作工具
5.1、模型材料
采用本色复压竹材,提供的竹材规格及数量如表1所示,竹材力学指标参考表。
表1.竹材规格及用量上限
竹皮规格
竹材名称
每队发放量
竹皮
1250mm×430mm×0.20 (+0.05) mm
集成竹片(单层)
2张
1250mm×430mm×0.35 (+0.05) mm
集成竹片(双层)
2张
1250mm×430mm×0.50 (+0.05) mm
集成竹片(双层)
2张
竹杆件
930mm×6mm×1.0 (+0.5) mm
集成竹材
15根
930mm×2mm×2.0 (+0.5) mm
集成竹材
15根
930mm×3mm×3.0 (+0.5) mm
集成竹材
15根
注:竹材规格括号内数字仅为材料厚度误差限,通常为正公差;
表2.竹材参考力学指标
密度
顺纹抗拉强度
抗压强度
弹性模量
0.8 g/cm3
60 MPa
30 MPa
6 GPa
5.2、制作工具
502黏结胶水、美工刀(1把)。
六、评分项及评分标准
6.1、评分项及分值
1、计算书及设计说明5分
2、结构选型及制作质量25分;
3、现场表现10分;
4、模型加载60分;
5、违规罚分;
6.2、 评分标准
1、计算书及设计说明F1(5分)
(1)计算内容的完整性、准确性2分;
(2)图文表达的清晰性、规范性3分;
2、结构选型及制作质量F2(25分)
(1)结构合理性、创新性及美观性5分;
(2)模型制作重量20分;
3、现场表现F3(10分)
(1)赛前陈述5分;
(2)现场答辩5分;
4、模型加载F4(60分)
(1)完成第一级加载15分;
(2)完成第二级最低加载标准15分,额外加载分依据给出的公式进行计算,总满分为30分;
(3)在第二级最低标准基础上完成第三级加载10分,额外加载分依据给出的公式进行计算,总满分为15分。
#公式详见附件三
5、违规罚分
#(该项在总分基础上扣除,上限为20分,视情节严重性可取消参赛资格)
(1)不得使用包括木屑,棉花,纸类,筷子等一系列非官方材料加固桥梁违者将视情况严重性给予惩罚,情况严重者取消参赛资格并不予以退回定金。
(2)所有在场的参赛人员需要保持肃静、秩序,不得大声喧嚷,有问题可随时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,违者将视情况扣除5-10分。
(3)无故缺席,或者报名领取材料后不参加比赛定金不予以退回。
附件二:第七届桥梁设计大赛报名表
第七届桥梁设计竞赛报名表
队长
手机
邮箱
参赛者
序号
姓名
学号
班级
联系方式
1
张三
201811110001
2017级土木工程三班
2
3
4
5
6
7
8
附表三:部分得分项的计算公式
得分项
得分公式
模型质量得分
F=

#mmin为完成全部加载的桥的最小自重,m为该组桥自重
二级加载
额外分
F=
,其中
,当a>1时,a取1。
#Mmax为完成二、三级加载的最大加载载荷,M为该组加载载荷
三级加载
额外分
F=
,其中
,当a>1时,a取1
#Mmax为完成二、三级加载的最大加载载荷,M为该组加载载荷